先来做个测试,相信大部分球迷都能说出最近三届世界杯冠军的名字,甚至五届也不在话下。可你能想起最近三届奥运男足冠军的名字吗?

足球是当今世界的第一体育运动,可是在奥运会的舞台上,足球尤其是男足的关注度别说对标篮球了,连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都不如。为什么当世界第一运动足球遇上全球盛会奥运会,却产生了一加一小于0.5的效果呢?细心的球迷应该都发现,奥运男子足球队的名字后面都要加个U23。因为根据规定,参加男足项目的代表队,每支球队最多只能有三名超龄球员,其余球员的年龄必须在23周岁以下。这也是奥运会所有项目中唯一并未出于运动健康考虑而设置了反向年龄门槛的比赛。

背后其实也是国际足联和国际奥委会多年来的博弈。足球是1900年首次登上奥运舞台的,当时只有英国、法国、比利时三支队伍参赛,而且来的还都不是正牌国家队,只是从各个国家的俱乐部选出来的代表球队。四年后的1904年,国际足联成立,随后迅速发展,也让管理者们看到了足球强大的吸金能力。于是1930年国际足联举办了第一次世界杯,但当时世界杯远没有现在这么火爆,只有13支球队参赛。随后国际足联为了和奥运会抢球员、抢关注,在1932年正式通知国际奥委会,要求奥委会永久删除足球项目。所以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也成为自1900年以来唯一没有足球项目的奥运会。四年后的德国奥运会,由于东道主的喜爱,加上那时候的德国十分强势,就又把足球给加回去了。国际足联也没敢说什么,毕竟落榜美术生的愤怒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当年的奥运会是有职业运动员禁令的,因为奥运会的初衷之一就是给每个人平等地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国际足联也抓住这点大做文章,不允许自己的职业球员参赛,美其名曰给业余球员平等参赛的机会,双方就这么和平发育。到1981年,国际奥委会一纸文件废除了职业选手禁令。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足球项目反响很好,国际足联又开始紧张起来了。
1988年汉城奥运会,国际足联开始禁止球星级球员参加奥运会,只允许在俱乐部比赛中登场少于90分钟的欧洲或南美球员报名奥运会。说白了就是一些替补和饮水及管理员,但依然挡不住球迷们的热情,这届奥运足球大放异彩,国际足联立刻修改规则,无论球星还是替补,超过23岁都不能参加奥运会。说实话,国际足联的吃相有点难看了,自己吃肉连汤都不想给别人。但那时的国际奥委会早就没有资格与国际足联讲条件了,国际足联管理着全球的职业球员、职业球队,如果双方闹僵了,国际足联大可以禁止自己旗下的所有注册球员参加奥运会。那时第一运就会真正消失在奥运舞台上。
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足球赛事的关注度下降了70%多。然后国际奥委会放下身段,以极低的姿态与国际足联商议,这才有了如今的规则。每个赛会最多允许有三名超龄球员参赛,其余的球员年龄必须在23岁以下。虽然有了这三个来之不易的超龄名额,但基本上也没什么大牌球星愿意参加本届巴黎奥运会。最大牌应该就是阿根廷的阿尔瓦雷斯以及摩纳哥的阿什拉夫。因为国际足联对奥运会是没有奖金的,就算拿到金牌,那点奖金对足球明星来说也不算啥。就比如这次会师决赛的两支球队,法国一枚金牌奖励8万欧元,西班牙一枚金牌奖励18万欧元。而上文说的阿尔瓦雷斯刚刚从曼城转会马竞,据说周薪20万欧元,顶级球星的中心基本上也都在这个水平之上,差不多两星期就是三枚金牌的价。
俱乐部方面也会给球员施加压力,不让他们参加奥运会,因为球员是跟俱乐部签的合同,拿人家俱乐部的薪水,万一踢奥运会受伤了怎么办?奥运结束后,五大联赛可是马上就要开始了。看看人家篮球比赛那边群星璀璨的场面,再看看足球,确实有点心累。其实因为双方的利益博弈而去限制某项运动在某项赛会上的发展,这种行为是完全违背了体育精神的。但也没办法,体育的发展与商业脱不开关,这才造就了如今奥运足球赛事的另类局面。